車輪上的春天 心尖上的溫暖
五一清晨,公交站臺旁新長出的梧桐葉在陽光的照耀下生機勃勃,“免費乘車”的告示牌也被陽光鑲上了一道金邊。公交車緩緩進站,車門打開的瞬間,司機師傅滿面笑容的告知每一位乘客:“五一期間免費乘車”。一位白發(fā)蒼蒼的老者輕輕撫摸胸前的黨徽,微笑著對我說:“在我開公交車的年代,根本不敢想象普通百姓能免費乘車欣賞風景。”公交車滿載著整個城市的人們的笑容,駛向如詩如畫的春天。
這座城市的文化發(fā)展始終與黨的初心同頻共振。公交車路過遺愛清風時,廣場上的農(nóng)民工藝術(shù)團正用方言快板演繹《奮斗者之歌》,那些曾經(jīng)在腳手架上度過的艱苦歲月,在竹板清脆的擊打聲中,仿佛化作了夜空中閃耀的星辰;非遺傳承人的剪刀在彩紙上靈動飛舞,“紅船精神”被巧妙地融入精美的窗花,走進千家萬戶。正如文旅局局長在惠民演出開幕式上所說:“黨的文藝政策如同春風,要讓每片綠葉都聽見花開的聲音。”
公交車上的電子屏循環(huán)播放著城市變遷的圖景:二十年前,人們乘坐投幣公交出行;十五年前,IC卡開始普及;如今,手機掃碼暢行。老年乘客希望增加無障礙車輛,方便出行;夜班族期待延長末班車時間,為夜間出行提供便利。一夜之間,黃岡街頭便出現(xiàn)了新能源公交車,它們迎著朝霞穿梭在城市道路上,公交車車頭鮮紅的黨徽標識與城市的交通線網(wǎng)相互交織,共同勾勒出幸福的藍圖。剛上車的建筑工人感慨地說:“從前總覺得自己是城市的過客,如今坐著免費公交看惠民演出,胸口的黨徽和城里人一樣閃亮,讓我真正有了歸屬感。”暮色降臨,公交車載滿歸家的人們,車窗外,街上的路燈依次亮起,文化廣場的露天電影正在放映《我和我的祖國》,輕柔的晚風將電影的旋律送進千家萬戶。
當“人民至上”的理念轉(zhuǎn)化為免費乘車的惠民政策,當“文化自信”深深沉淀為街頭巷尾豐富多彩的藝術(shù)盛宴,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個時代最溫暖、最真實的溫度。從日益完善的“出門水泥路,抬腳上公交”的交通網(wǎng)絡,到遍布城市的“十分鐘文化圈”為人們提供心靈棲息之所,這座城市正以實實在在的行動,生動詮釋著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的發(fā)展思想。車輪滾滾向前,承載著黨的溫暖駛向更美好的未來;民心涓涓細流匯聚在一起,迎著黨旗所指的方向,共同澆筑起幸福的豐碑。在這如春天般溫暖、永不落幕的美好時代里,每個綻放的笑顏都是人們獻給黨的深情禮贊,每次真誠熱烈的掌聲都在續(xù)寫“我將無我,不負人民”的時代華章。
編輯:萬詩怡 編審:周偉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